晚熟型雜柑,每年12月到次年4月底是沃柑的采摘季。為防止腐爛,果商會將部分沃柑經過抑菌農藥浸泡或噴灑后再推向市場。
然而一則“沃柑浸抑菌藥后直接上市”的消息,給原本要熱銷的沃柑潑了一桶冷水,尤其是在沃柑的主要產區廣西南寧武鳴區,這樣一則沒有試驗數據、食品檢驗報告的消息讓當地果農有理說不清,甚至政府直接出面辟謠。
盡管如此,仍有不少消費者持懷疑態度。
官方辟謠,沃柑無毒
根據官方辟謠了解到,沃柑是耐貯存的水果,樹上保鮮可達5個月,采后不經任何處理常溫下可存放1個月以上。如需延長保鮮期,可采摘后經過洗選加工環節。常規使用的抑霉唑、咪鮮胺等均為國家農業農村部批準登記注冊的保鮮劑,規范使用進行果品保鮮,對食用者健康不構成影響。武鳴沃柑已遠銷加拿大、俄羅斯、新加坡、菲律賓、泰國等國家,產品質量通過各項嚴格檢驗檢疫。
抑霉唑和咪鮮胺均屬于廣譜殺菌劑。在防治病害的同時可以在柑桔、香蕉和其他水果進行噴施式浸漬,用于防治收獲后的腐爛。
根據GB 2763—2019《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》規定,抑霉唑在柑、橘、橙類水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5mg/kg;咪鮮胺在柑橘類水果(柑、橘、橙除外)水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10mg/kg。
從國家標準來看,只有通過農殘檢測的產品才能上市,而出口則可能需要更高的標準。官方辟謠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,農殘檢測報告或許是更有力的證據。
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騙子
報道中稱,部分果商為保證沃柑品相,擅自調高抑菌農藥的稀釋濃度,而泡藥后的安全間隔期更是被各方長期忽視。
當地市面上銷售的較為常見的殺菌保鮮農藥有抑霉唑、咪鮮胺、百可得等,這些農藥均在包裝的明顯位置標注了“微毒”或“低毒”,規定的用法及用量多為600到2000倍液,部分農藥還會注明,處理的果實儲藏若干天后才能上市。
據了解,咪鮮胺、抑霉唑等都是低毒低腐蝕性的。抑霉唑毒性大鼠急性經口半數致死劑量227mg/kg,大鼠急性經皮LD50為4200~4880mg/kg。
歐盟設定的無危害標準是0.061毫克/公斤體重/每天,這已經是近乎苛刻的要求,按一個人50公斤體重計算,每天允許的攝入劑量是3毫克。顯然,這個允許量遠高于上述實驗中1公斤柑橘果肉中的抑霉唑含量了。
在實驗中也發現,無論是果皮緊的臍橙,還是果皮松一點的柑橘,在浸泡之后,進入果肉的藥劑都非常少。即便是用超量濃度(1.5毫克/升)的藥劑浸泡,兩種果肉中的抑霉唑含量,也低于0.1微克/克和0.03微克/克,也就是每公斤果肉中的含量低于0.1毫克和0.03毫克。另有研究發現,水果中抑霉唑的濃度并不是剛剛泡過藥劑時最高,這可能跟果皮對藥劑的吸收能力和果實本身的水分含量有關系。隨著檢測能力和消費升級意識的提升,我國水果的農殘抽檢合格率一直處于高水平,消費者在正規的商超購買產品基本能夠實現保障。在食用沃柑或其他水果時,仍擔心農藥殘留對身體造成損害,可以將水果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小時后再食用。
對于各水果店、商超以及重要水果產地而言,無論是線下零售還是網絡直播,為徹底打消消費者心中的存疑,就必然需要更確切真實的檢測報告為產品背書。